2015年1月31日初春,北京“驴友”余先生,独自前往门头沟山区攀登野山后与亲友失联。家属经多方联系无果后,紧急向北京警方报警。至此,一支由公安、消防、专业救援队组成的救援力量,进山开展搜救。其中,iFLY 航拍团队也以志愿者的身份,成为了这只搜救力量中的一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最大范围的细致搜寻,针对不同的地形我们采用了包括大疆的S1000、inspire 1“悟”、精灵2 在内的多种类无人机,全程参与搜救。无人机在搜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无人机搜救区域
通过此图,大家可以了解到,此次搜救的山区,地形险恶。为了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使用无人机进行搜寻,可以有效避免搜救过程中搜救人员的二次伤害。
识别参照物 走失“驴友”身穿红色冲锋衣,为了无人机更好的寻找目标,我们在地面上做了红色的识别参照物。当无人机飞行高度超过150米时,即使观察到寻找目标也很难分辨了。
人工搜救对比无人机搜救 在传统的人工搜救模式下,人员往往要深入林木茂盛的山区,面对悬崖峭壁、高山深涧的威胁,搜救工作就面临着危险系数高、效率低、耗时耗力的问题。而无人机搜寻一座山只需十几分钟。我们在与资深救援队员沟通后得知,像这样的搜救范围,需要多名救援队员,连续搜救至少3个小时才能完成。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危险地形和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
直升机搜救对比无人机搜救 在本次搜救过程中,北京警务航空总队特派一架直升机参与救援,开展大面积的空中搜索。但因山区有薄雾,能见度差,搜寻近两个小时后,效果并不理想,最终返航。 实践中,我们对比无人机搜寻,发现直升机体积庞大、飞行成本高且起飞、飞行时受到的限制较多。同时,飞机飞行的高度过高是不利于搜寻到较小的物体和人。另外,直升机搜救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山区飞行时,需要飞行员具备十分高超的驾驶技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无人机搜救具备了机动性强、灵活性高、成本低的优势。
实际搜救过程中,针对复杂的使用环境,我们会选择不同轴距的无人机进行搜救。S1000八轴无人机具备续航时间长,机体稳定性高,搭配4K摄像设备搜索辨识度非常高。当然,如此强大的机体性能,也存在着起降空间要求高、轴距大,受遮挡物影响及携带不方便的缺点。 鉴于此,在险要地段,且起飞条件差的区域,我们会选择使用inspire1“悟”和精灵2 四轴无人机进行搜救。四轴无人机具备灵活性强、对起降空间需求不高、操作简易及便于携带等优点,对于“悟”和精灵2 两款无人机,“悟”的高清图传对于搜索辨识度有很大的帮助,精灵2则对苛刻的使用环境表现出来极强的适应性,即使在坑洼不平的环境下,也能靠人实现托举式的起飞与降落。
无人机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