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很早以前,闽岳一带渔民被称为“疍民”,水上连船为家,世代居于船上,被陆地居民歧视。
鲁迅任教厦门大学时期,还有记载渔女上岸要穿很多条裤子,以免被地痞流氓调戏。所以无人居住的圆沙洲成为他们的避难所,出海打鱼也更便利。
至清末西方传教士来此,发现这个小岛地理环境优越,颇有夏威夷风情,在此修建教堂。
《南京条约》后五口通商,洋人的领事馆和住所也多建于此,由于洋人在此聚集,华侨富商也纷纷来此建筑家宅。像台湾板桥林家(林尔嘉,1920年代三分之一的厦门地产和第一家自来水厂都是他建的),林语堂夫人廖翠凤的娘家等都在鼓浪屿有房产。
这也奠定了鼓浪屿优雅高尚的气质,据老一辈回忆,儿时的鼓浪屿很静谧,鲜有商铺,只有十二挑担叫卖鱼丸麻糬一类小食。夕阳下吹着海风,沿海边散步,除了海浪声,就是钢琴和小提琴声。
原鼓浪屿区后被撤销行政区并入厦门市思明区管辖,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现成为著名的风景区,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人口约2万。
从荒无人烟的小岛,到渔民聚集,再到万国建筑博物馆。如今,钢琴和小提琴声不再,鼓浪屿今变商贾林立便宜货遍地叫卖的小岛。
鼓浪屿堪称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鼓浪屿评为“中国最美的城区”第一名。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我们的拍摄,过滤掉了游人如织和嘈杂的叫卖声,还你一个唯美清新的宁静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