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了四川汶川,与之前去的其他地方相比,有所不同。除了山高路险,车多难行外,还带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距成都市仅70公里,素有阿坝州南大门之称。
(汶川县概览)
这个地方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应该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左右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映秀漩口中学遗址,为了纪念曾经的日子,留下了这个遗址)
5月12日成为了他们永远的心痛,他们的亲人将永远留在了地下,人们还要快乐的生活,过去只能是永远的纪念,永远的回忆。
(映秀漩口中学遗址,永远指向的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地震后,汶川人民在兄弟省市的帮助下,开始重建家园,重建美丽的汶川。如今,这里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区,除了遗留的地震遗址,已很难看到地震的痕迹了。此行,我便欲探索重生后的新汶川究竟是怎样的风貌。
(威州镇全览,看着这些重新修筑的建筑,很难想到08年时被损毁的样子)
威州镇是汶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阿坝州的门户。这里古属冉毵部,绵池镇为郡、县旧址。姜维城亦在今威州镇。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古“汶”、“岷”通用),历代治所有所变迁。现为汶川羌族自治县。
(威州镇街景)
到一个城市后,我习惯于记录当地的街景,此地的山体宏浑高大,相对高差悬殊,结合羌族文化影响下独特风格的建筑后,产生了一种独特风格的街景。
(汶川博物馆)
镇上的地标之一就是汶川博物馆,一楼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展。二楼是羌族的历史和文化,姜维城遗址出土的彩陶残件,在石棺葬中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双耳罐等珍贵文物,都足以说明这个不屈的民族与中国历史的共振与碰撞。三楼展出的则是广东援建汶川的成果。
(姜维城遗址)
汶川历史悠久,传说蜀汉大将军姜维曾在汶川一带驻防,现存有古城墙,为之命名为姜维城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姜维城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战斗蜡像)
汶川境内的藏羌历史上是善战的民族,羌碉尤其是居住和军事两用的独创性建筑。姜维城的存在也恰好说明这里曾是蜀汉和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
(威州镇夜景)
入夜,便开始记录起了城市的夜色,四面环山的汶川威州自然也不例外,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
(威州镇夜景)
待夜幕完全拉下,忽然发现威州镇河岸山脉亮起的金色光芒,于是便急忙询问路人其为何物。
(威州镇夜景)
问得当地人因地貌形似便称之为“龙脊”,能登至半山腰。联系上这座城市“大禹故里”的称号,汶川夜,在我心中突增一股神秘感。
(大禹雕像)
在快离开时刚欲感叹行程仓促,突见大禹的雕像,伴上傍晚的狂风和缕缕云彩,顿觉自己置身茫茫天地间,不由感叹世事沧桑。
(汶川威州全览)
“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称号下的汶川内还有太多故事待我去探索,若干年后,或许我还会至此,见证这座曾满目疮痍的城市,在大家的携手下,变得更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