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走川西
文:集翔吴
“为什么是心走,不是行走?”“因为我们一路开车。”
“为什么又又又是川西?是因为有号称中国最美的两条公路317/318国道吗?”
真不是,我一贯不喜欢“最美”这样的表述,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见多识广的朋友便情真意切的告诉我“集翔吴,你知道吗?从桂磨路出桂林环城高速,往阳朔方向开,是中国最美的一段公路……”,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太一样,越是见多识广的人越如此。如果因为听我今天的推介,你也跑了去,结果大失所望,只怕你会骂我是骗子,因为山路太湾,海拔太高,人烟太少,饮食粗糙,尤其对坐不得车的人来说去川西简直“自寻死路”。如果只是闲聊,当人问起为什么老是跑去川西时,我会说“因为我喜欢”,再问“为什么喜欢”,我就准备耍赖答一句“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去川西,真的不是因为什么最美国道,不是仅为了这些极美的景致,美甚至是川西不那么显著的特点。
行走川西,因为川西特别。
川西往西是西藏,川西往东是中原,从雪域高原到天府盆地,变化的不仅是经纬度和海拔,更是文化,那如天堑般难以逾越的高山大川,如温室般保存或者说隔绝了许多古老而又鲜活的东西。川西之于中国,就如伊斯坦布尔之于欧亚大陆,是文化交流碰撞的桥头堡,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在这里碰撞、沉淀,融合,新生,又被自然隔绝,在这天堑间,独自生长,他的步伐、姿态是那么与众不同,且不说与汉地的差异,便是与西藏相比,也是那么不一样。川西比西藏更像西藏。
我几乎年年都在拉萨城中闲逛,但只有在川西我会见到满大街的穿着暗红袍子的喇嘛旁若无人昂首阔步;我去过很多寺庙,但只有在川西,我会见到一座城就是一方寺,甚至一方寺庙大过一座城;我去过很多寺庙,西藏的寺庙都要收门票啊而且都很贵,而川西,寺庙的门静静的开着随你进出,川西只有德格的印经院,也算是一座寺庙,是收门票的,我却觉得50元的票定价太低;除去冬日,拉萨已经被穿着冲锋衣的各地游客攻占了,而来川西的更多是香客,是信徒,不是信徒,不会跋山涉水只为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一座寺;旅游业的发达,使西藏已经被攻略化,每个点都有说法,千篇一律,而在川西,厚重的宗教历史感却常常无处安放,我缠着司机,我们的藏族司机叫“所勒”,脾气很好车技极高,问“这叫什么山?”,所勒被我问烦了,说“叫尖尖山,都叫尖尖山!你看,尖尖的山!”上个月的某一天,我去永福中学上课,在回来的路上,从车里顺手拍了一张环城高速上的山,拍了后,我马上用微信传给了所勒,“看,我们这里的尖尖山!”所勒说“好美啊,这是哪?”
真正的与众不同无需刻意标榜,行走川西,我逐渐习惯了这是哪不重要,这叫什么不重要,谁来过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欢喜时,再寻常的一座山,一汪水,你也能看出他的明媚来,即便只是听到一个地名,也会激动得起点鸡皮疙瘩。
让我们看着地图,听我依次念出这些在驴友心中神圣的名字:滚滚的家,成都;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大渡河、泸定桥;高呀嘛高万丈的二郎山;跑马溜溜的山啊,康定;高原之城理塘,那是第七世达赖喇嘛诞生的地方;上过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眼镜湖;尚未开发的莲花秘境措普沟;弦子之乡巴塘;金沙水拍云崖暖的金沙江;护法之城白玉;土司故里、藏文化的心脏德格;到山顶可以鞭子打着天的雀儿山、本名非常好听的新路海;雪山之城、温泉之城甘孜。
一、理塘的小哥-传承
七世达赖的故乡。大家或许不熟七世达赖,但如果提起活佛诗人仓央嘉措大家或许知道,仓央嘉措是六世,310年前,在他圆寂后,依据他身前的一段诗歌“洁白的仙鹤,请借给我双翅,我不去遥远的地方,只飞到理塘便转回。”认定他将在理塘转世。二年前,大雪中的拉萨,集翔吴也东施效颦写下诗歌“重帘遮日暖,清茶入梦长。但请轻声语,恐不到理塘。”312年后,我终于到了理塘,清晨,朝拜了七世的达赖的降生地,老屋就在一片民居之中,毫无特殊。托福索勒的执着,看守的老喇嘛开了门,那昭示大德降生而溢出狮子乳的柱子仍然伫立,烟熏火燎,搭满哈达,时光转瞬,达赖已是十四世。在理塘,除了结识了理塘寺的丁青师傅,他已经学佛十二年了,更有幸认识了独自转山的藏族小哥洛绒顿珠,他的名字在藏语中是功成名就之人的意思。,他在成都上的大学,刚毕业,准备考公务员,年轻英俊,衣着、谈吐都现代,我说“来转山的年轻人不多啊”他回答“我每天都来”。“我不来心里会不舒服。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你没遇到。”我之所以感慨,是我们总有传统被淡忘的担忧,但从他的身上,我似乎又觉得这样的担忧有些多余。佛教之于汉地是宗教,是另一种人生,佛教之于川西则是生活,是与现代社会并行不悖的生活。传承自有传承的力量,最不会丢失的或许是世世代代传承的信仰。担忧,或许只是对传统缺乏真正信心的表现。
二、毛垭大草原的毛毛虫-慈悲
转出理塘,毛娅草原那么温柔,野花遍地,无量河蜿蜒流过,我们错过了一年一度的赛马,阳光下,风吹云走,一尊小小的白塔在远方耸立。司机开得很慢,他怕碾到什么,终于他停下,我见到一个看不出年纪的肤色黝黑的藏族妇女带着几个孩子,远处还有几个小喇嘛,都低着头,小心翼翼在路面上捡拾着什么,近看,吓了一跳,是黑色的毛毛虫,拾满了一手,小孩就快步跑离公路,放到草丛里,原来他们不愿意看到毛毛虫被过往的车辆碾杀。在我拍照发了盆友圈后五分钟,就有人问“难道他们不知道毛毛虫是害虫吗?”我想,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在这些佛教徒的眼里,毛毛虫首先是生命。至于毛毛虫会吃草,这是自然的啊。千百年来,毛毛虫和毛垭草原一直和平相处着,这是自然的法则。”知道毛毛虫是害虫,是获取知识的成果,而平等看待一切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则是宗教的教化人心,是人性慈悲。
三、莲花秘境措普沟-和谐
一个尚未开发的,人迹罕至没有任何信号藏马鸡乱跑旱獭不避人满地蘑菇的莲花圣境。虽说这二十四小时的失联给家里人带来很大麻烦,但还是冒着被打死都风险说明年还想再来措普沟。进沟时被两边挂满松萝的大树吸引,一路发呆,回过神来已然“无服务”,路过一个温泉,帮一个喇嘛师傅搭了抽水机的部件,他很高兴的骑摩托车在前面引路,带我们去了措普寺,他介绍说“能住,有东西吃,有电”,一听有电,我们就想应该好歹有个2G信号吧,一路就冲到了措普沟的尽头,雪山大湖一座小小的寺庙,几十个喇嘛,居然还起了个小小的招待所。50元一个床位,有电没热水,公用极简卫生间搭在树林边,自己做吃的,厨房有啥吃啥,费用看着给。放下行李,慢慢爬上后山殊胜的寺庙创始喇嘛的金塔,一步一回头,看夕阳西下,一束光,只照见寺庙,层林外是渐渐暗去的措普湖,远远的雪山隐隐约约,明白莲花秘境“秘”的寓意,遇到一对本地父子来转塔,交谈后就得了一袋他们采的蘑菇,我们的晚饭是自己煮的,各色菇炒了鸡蛋火腿肠,当是时,我们穿着羽绒衣烤火吃饭,深圳柳州桂林已经因为所有手机都打不通而乱成一团。
措普沟里有三小措一大措,我们选了其中两个小措来绕,绕湖是神圣的修行方式,在藏族小伙的带领下,我们只用了十多分钟便到了第一个小措边上,传统教育的威力立刻显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其实,来之前,我就知道,这里的鱼因为无人捕捞,所以毫不畏人,当人击掌或吼叫,鱼群便会聚集,然而山林空寂,我不忍心发出声响。然而,所勒师傅的一声怪叫,打乱了我们继续装13的节奏,“菌子,这是很好吃的菌子!”绕湖朝圣活动转眼就变成了绕湖捡菌子活动,没袋子,帽子上,不一会,就捡到拿不下,“大自然的恩赐”带路小伙子如是说。而傍晚在巴塘闲逛时,菜市周围的菌子市场才真让我见识到什么是老天爷赏吃的。出沟途中,我们去喂了旱獭,抱了小牛,从牧牛老头处买了虫草,新雕刻的咕噜仁波切是如此鲜艳,在路边的小店买零食,一个卓姆抱着一个小孩出来对我说“太吵了,你带走吧!”,索勒见溪水清浅,开车直接冲进了水里,中途从水中捡出了一块“藏A”车牌挂在了路边,我们说索勒你是个好人,索勒说“是嘛!”
措普沟之行,在一个个给家里人,亲朋好友打电话道歉中结束。明年去,却不知道是否已经游人如织。因为人不知而美,但因此期望措普沟永远只有很少人会去,岂不是很自私?明年去,要和管事的大喇嘛好好聊聊这件事。
四、废墟中重建的巴钦寺-复兴
本次川西之行,最早的初衷就是来参加白马青批仁波切修复巴钦寺的法会。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认识的一位活佛,他主持了一个多年前废弃的寺庙的重修,现在大功告成,其中的艰苦不为人知,我只看到六年后再见他,已经满头白白的短发。他的师父,川西最有名的活佛之一,赶来祝贺,信徒们早早就在寺外安营,他的俗家弟子,从全国各地来,我们以朋友的身份来观礼,白马怕我们被挤丢了,专门给了一个步话机,说好联系,然而步话机里一直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藏语。在接受完活佛摸顶赐福后,我们匆匆下山,怕让白马分心。然而,下午的白玉寺,大殿门都不开,因为喇嘛们都上山观礼去了,对于喇嘛们来说,还有什么比一座有历史的寺庙复兴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下次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白马的微信每天都会分享一些他的修行感悟,我最喜欢他的签名“和你的梦想一样。”
五、德格的朱砂印-坚守
巴宫,有全藏区最全的佛经雕版和最好的印经师傅。每天,都有藏区各地的寺庙派遣喇嘛来这里印制佛经。印经用的是藏纸,粗糙而坚韧,制纸的植物纤维略有毒性,所以不腐不蛀,普通的是油墨印制,用朱砂则更昂贵些,全靠手工。然而德格也很商业化了,巴宫街口,一家卖手工艺品的店,老板娘很霸道的说“德格的藏纸都是我们家在做,巴宫也是!”我们不信。在巴宫三楼最里面拐角,黑乎乎的小房间里,我找到了两位老师傅,用手机的电筒照着,我来请藏纸印制的佛像,佛像下面那枚小小的红印章让人心定,那是德格印经院特有的印章。我低低声给同行的朋友解释不同佛像的寓意,“四臂观音像祈祷平安,地藏菩萨是大孝子,所以请给长辈祈求长寿,文珠菩萨可以求回去给孩子”,“你看,文殊菩萨左肩莲花托经书,右手高举火焰宝剑”“说明文殊是智慧与英武的化身,拜文殊,你的崽读书狠打架也厉害!”
感恩德格老师傅们的坚持。
六、微笑的活佛-人心
去了德格城外十几公里的甲察城堡,是古迹,也是甲察寺(龚垭寺)所在地,一个萨迦派的寺庙,小小寺庙在山顶上,干干净净,喇嘛们非常和气,未语先笑,请我们在院子里草地上吃水果,这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寺庙。在从白玉过来的路上,白玉的司机就提过“这里有最好的活佛”。藏地活佛成千上万,何为“最好”,我很是好奇,法力最大?道行最高?弟子最多?这个小小的寺庙我们之前都没听说过啊,如果只是“和气”也搭不上“最好”二字啊!今天,送外卖过去的是另一个司机,他也说“最好的活佛”,在司机断断续续的介绍中,我获得了下列信息,“这是真正的活佛……转世……政府叫去……不去……留在甲察……”“关照乡里的每个人……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不分……”“谁家里有事,都去……谁先叫就先去谁家,钱多,没用……没钱没关系……都一样”,果真世人心中有杆秤,这就是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吧!顶礼扎西泽仁喇嘛。
七、小山丘上的龚垭寺-体制
在理塘时,因为丁青喇嘛的邀请,我得以进到理塘佛学院并偷偷拍了一张走道的墙面,是什么吸引我?是佛学院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有排名,红色标注不合格的科目,这和我们楼下走道何其相似!与世无争,只是我们对修行者一厢情愿的误读,在他们的世界里,照样有着他们的体制,喇嘛们有比我们更多的规矩,不仅约束行动,更引领他们的想法。幻想着离开俗世而脱离对比与竞争是幼稚的,而幻想着来到这神仙世界有漫天神佛庇护就能摆脱俗世的烦恼也是自欺欺人。就在龚垭寺的钟鼓声中,我的手机振动了起来,一看,是领导,一接“你赶紧回来做班主任。”感谢科技,中国移动的4G信号让我一秒回到现实,无奈与渺小感最真实。
09年,体制一个电话,我早上在拉萨哲蚌寺喝酥油茶,晚上便飞回到了桂林,16年,又一个电话。只是我赶不回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人要想随心所欲,何尝不是难于上青天?
八、褪色的新路海-变迁
同行者问“为什么叫新路海?有什么典故吗?”“有,因为他位于新修的路边,就叫新路海。”多么煞风景的解释啊,但这就是事实。其实,新路海原来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玉龙拉错。藏语的意思大概是“仙女心中的诗和远方”,最适合在湖边小坐,看玉色的湖面倒影雪山,湖边裸露的大石上,不知谁刻上了六字真言。11年,路过这里,小雨初晴,湖水青白如玉,黄老师在石头上做了个瑜伽的姿势,倒影很美。今年再去,湖边寂寥无人,六字真言已经没了颜色。
什么都敌不过时间。
九、雪山下的甘孜-理想
俗话说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身为桂林人,却有想移居的念头,只因为甘孜。雪山之城,温泉遍地。八月的甘孜,室内睡个午觉都是要盖厚被子的,洗温泉,最相宜,甘孜人要在树林间空地上一天天歌舞餐叙,称为“耍坝子”,我不过期望开门能够看到山顶的甘孜寺,开窗能够看见城外终年积雪的山,离家不远,能泡个温泉,15元一位,泡多久随便,夕阳西下,走路回家,甘渠闪着银光。
这是8月,一切那么美好,我说“我来甘孜中学教书吧”。同行者说“别想了,漫漫苦寒冬日又怎么熬得过?”
滚滚的故乡-现实
从甘孜出发,在连续坐了十七个小时的班车后,我回到了成都,第二天,再次坐在太古里星巴克的窗前,看着对面墙上的巨型滚滚,恍如隔世,我身上还有甘孜寺的烟火味,而周遭咖啡的香气时刻在提醒我,这才是现实。同行的朋友嘲笑我“其实爱的还是这花花世界”,我不想争辩,我们本来就是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旅行的意义,之于我,便是理想与现实的相互照见。理想并非败给了现实,毕竟段考已过,期考将至,寒假应该不远了吧?雪后的白塔是怎样一番景致?理想未必都要变成现实,理想,有就好。
文:集翔吴
“为什么是心走,不是行走?”“因为我们一路开车。”
“为什么又又又是川西?是因为有号称中国最美的两条公路317/318国道吗?”
真不是,我一贯不喜欢“最美”这样的表述,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见多识广的朋友便情真意切的告诉我“集翔吴,你知道吗?从桂磨路出桂林环城高速,往阳朔方向开,是中国最美的一段公路……”,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太一样,越是见多识广的人越如此。如果因为听我今天的推介,你也跑了去,结果大失所望,只怕你会骂我是骗子,因为山路太湾,海拔太高,人烟太少,饮食粗糙,尤其对坐不得车的人来说去川西简直“自寻死路”。如果只是闲聊,当人问起为什么老是跑去川西时,我会说“因为我喜欢”,再问“为什么喜欢”,我就准备耍赖答一句“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去川西,真的不是因为什么最美国道,不是仅为了这些极美的景致,美甚至是川西不那么显著的特点。
行走川西,因为川西特别。
川西往西是西藏,川西往东是中原,从雪域高原到天府盆地,变化的不仅是经纬度和海拔,更是文化,那如天堑般难以逾越的高山大川,如温室般保存或者说隔绝了许多古老而又鲜活的东西。川西之于中国,就如伊斯坦布尔之于欧亚大陆,是文化交流碰撞的桥头堡,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在这里碰撞、沉淀,融合,新生,又被自然隔绝,在这天堑间,独自生长,他的步伐、姿态是那么与众不同,且不说与汉地的差异,便是与西藏相比,也是那么不一样。川西比西藏更像西藏。
我几乎年年都在拉萨城中闲逛,但只有在川西我会见到满大街的穿着暗红袍子的喇嘛旁若无人昂首阔步;我去过很多寺庙,但只有在川西,我会见到一座城就是一方寺,甚至一方寺庙大过一座城;我去过很多寺庙,西藏的寺庙都要收门票啊而且都很贵,而川西,寺庙的门静静的开着随你进出,川西只有德格的印经院,也算是一座寺庙,是收门票的,我却觉得50元的票定价太低;除去冬日,拉萨已经被穿着冲锋衣的各地游客攻占了,而来川西的更多是香客,是信徒,不是信徒,不会跋山涉水只为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一座寺;旅游业的发达,使西藏已经被攻略化,每个点都有说法,千篇一律,而在川西,厚重的宗教历史感却常常无处安放,我缠着司机,我们的藏族司机叫“所勒”,脾气很好车技极高,问“这叫什么山?”,所勒被我问烦了,说“叫尖尖山,都叫尖尖山!你看,尖尖的山!”上个月的某一天,我去永福中学上课,在回来的路上,从车里顺手拍了一张环城高速上的山,拍了后,我马上用微信传给了所勒,“看,我们这里的尖尖山!”所勒说“好美啊,这是哪?”
真正的与众不同无需刻意标榜,行走川西,我逐渐习惯了这是哪不重要,这叫什么不重要,谁来过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欢喜时,再寻常的一座山,一汪水,你也能看出他的明媚来,即便只是听到一个地名,也会激动得起点鸡皮疙瘩。
让我们看着地图,听我依次念出这些在驴友心中神圣的名字:滚滚的家,成都;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大渡河、泸定桥;高呀嘛高万丈的二郎山;跑马溜溜的山啊,康定;高原之城理塘,那是第七世达赖喇嘛诞生的地方;上过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眼镜湖;尚未开发的莲花秘境措普沟;弦子之乡巴塘;金沙水拍云崖暖的金沙江;护法之城白玉;土司故里、藏文化的心脏德格;到山顶可以鞭子打着天的雀儿山、本名非常好听的新路海;雪山之城、温泉之城甘孜。
一、理塘的小哥-传承
七世达赖的故乡。大家或许不熟七世达赖,但如果提起活佛诗人仓央嘉措大家或许知道,仓央嘉措是六世,310年前,在他圆寂后,依据他身前的一段诗歌“洁白的仙鹤,请借给我双翅,我不去遥远的地方,只飞到理塘便转回。”认定他将在理塘转世。二年前,大雪中的拉萨,集翔吴也东施效颦写下诗歌“重帘遮日暖,清茶入梦长。但请轻声语,恐不到理塘。”312年后,我终于到了理塘,清晨,朝拜了七世的达赖的降生地,老屋就在一片民居之中,毫无特殊。托福索勒的执着,看守的老喇嘛开了门,那昭示大德降生而溢出狮子乳的柱子仍然伫立,烟熏火燎,搭满哈达,时光转瞬,达赖已是十四世。在理塘,除了结识了理塘寺的丁青师傅,他已经学佛十二年了,更有幸认识了独自转山的藏族小哥洛绒顿珠,他的名字在藏语中是功成名就之人的意思。,他在成都上的大学,刚毕业,准备考公务员,年轻英俊,衣着、谈吐都现代,我说“来转山的年轻人不多啊”他回答“我每天都来”。“我不来心里会不舒服。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你没遇到。”我之所以感慨,是我们总有传统被淡忘的担忧,但从他的身上,我似乎又觉得这样的担忧有些多余。佛教之于汉地是宗教,是另一种人生,佛教之于川西则是生活,是与现代社会并行不悖的生活。传承自有传承的力量,最不会丢失的或许是世世代代传承的信仰。担忧,或许只是对传统缺乏真正信心的表现。
二、毛垭大草原的毛毛虫-慈悲
转出理塘,毛娅草原那么温柔,野花遍地,无量河蜿蜒流过,我们错过了一年一度的赛马,阳光下,风吹云走,一尊小小的白塔在远方耸立。司机开得很慢,他怕碾到什么,终于他停下,我见到一个看不出年纪的肤色黝黑的藏族妇女带着几个孩子,远处还有几个小喇嘛,都低着头,小心翼翼在路面上捡拾着什么,近看,吓了一跳,是黑色的毛毛虫,拾满了一手,小孩就快步跑离公路,放到草丛里,原来他们不愿意看到毛毛虫被过往的车辆碾杀。在我拍照发了盆友圈后五分钟,就有人问“难道他们不知道毛毛虫是害虫吗?”我想,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在这些佛教徒的眼里,毛毛虫首先是生命。至于毛毛虫会吃草,这是自然的啊。千百年来,毛毛虫和毛垭草原一直和平相处着,这是自然的法则。”知道毛毛虫是害虫,是获取知识的成果,而平等看待一切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则是宗教的教化人心,是人性慈悲。
三、莲花秘境措普沟-和谐
一个尚未开发的,人迹罕至没有任何信号藏马鸡乱跑旱獭不避人满地蘑菇的莲花圣境。虽说这二十四小时的失联给家里人带来很大麻烦,但还是冒着被打死都风险说明年还想再来措普沟。进沟时被两边挂满松萝的大树吸引,一路发呆,回过神来已然“无服务”,路过一个温泉,帮一个喇嘛师傅搭了抽水机的部件,他很高兴的骑摩托车在前面引路,带我们去了措普寺,他介绍说“能住,有东西吃,有电”,一听有电,我们就想应该好歹有个2G信号吧,一路就冲到了措普沟的尽头,雪山大湖一座小小的寺庙,几十个喇嘛,居然还起了个小小的招待所。50元一个床位,有电没热水,公用极简卫生间搭在树林边,自己做吃的,厨房有啥吃啥,费用看着给。放下行李,慢慢爬上后山殊胜的寺庙创始喇嘛的金塔,一步一回头,看夕阳西下,一束光,只照见寺庙,层林外是渐渐暗去的措普湖,远远的雪山隐隐约约,明白莲花秘境“秘”的寓意,遇到一对本地父子来转塔,交谈后就得了一袋他们采的蘑菇,我们的晚饭是自己煮的,各色菇炒了鸡蛋火腿肠,当是时,我们穿着羽绒衣烤火吃饭,深圳柳州桂林已经因为所有手机都打不通而乱成一团。
措普沟里有三小措一大措,我们选了其中两个小措来绕,绕湖是神圣的修行方式,在藏族小伙的带领下,我们只用了十多分钟便到了第一个小措边上,传统教育的威力立刻显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其实,来之前,我就知道,这里的鱼因为无人捕捞,所以毫不畏人,当人击掌或吼叫,鱼群便会聚集,然而山林空寂,我不忍心发出声响。然而,所勒师傅的一声怪叫,打乱了我们继续装13的节奏,“菌子,这是很好吃的菌子!”绕湖朝圣活动转眼就变成了绕湖捡菌子活动,没袋子,帽子上,不一会,就捡到拿不下,“大自然的恩赐”带路小伙子如是说。而傍晚在巴塘闲逛时,菜市周围的菌子市场才真让我见识到什么是老天爷赏吃的。出沟途中,我们去喂了旱獭,抱了小牛,从牧牛老头处买了虫草,新雕刻的咕噜仁波切是如此鲜艳,在路边的小店买零食,一个卓姆抱着一个小孩出来对我说“太吵了,你带走吧!”,索勒见溪水清浅,开车直接冲进了水里,中途从水中捡出了一块“藏A”车牌挂在了路边,我们说索勒你是个好人,索勒说“是嘛!”
措普沟之行,在一个个给家里人,亲朋好友打电话道歉中结束。明年去,却不知道是否已经游人如织。因为人不知而美,但因此期望措普沟永远只有很少人会去,岂不是很自私?明年去,要和管事的大喇嘛好好聊聊这件事。
四、废墟中重建的巴钦寺-复兴
本次川西之行,最早的初衷就是来参加白马青批仁波切修复巴钦寺的法会。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认识的一位活佛,他主持了一个多年前废弃的寺庙的重修,现在大功告成,其中的艰苦不为人知,我只看到六年后再见他,已经满头白白的短发。他的师父,川西最有名的活佛之一,赶来祝贺,信徒们早早就在寺外安营,他的俗家弟子,从全国各地来,我们以朋友的身份来观礼,白马怕我们被挤丢了,专门给了一个步话机,说好联系,然而步话机里一直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藏语。在接受完活佛摸顶赐福后,我们匆匆下山,怕让白马分心。然而,下午的白玉寺,大殿门都不开,因为喇嘛们都上山观礼去了,对于喇嘛们来说,还有什么比一座有历史的寺庙复兴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下次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白马的微信每天都会分享一些他的修行感悟,我最喜欢他的签名“和你的梦想一样。”
五、德格的朱砂印-坚守
巴宫,有全藏区最全的佛经雕版和最好的印经师傅。每天,都有藏区各地的寺庙派遣喇嘛来这里印制佛经。印经用的是藏纸,粗糙而坚韧,制纸的植物纤维略有毒性,所以不腐不蛀,普通的是油墨印制,用朱砂则更昂贵些,全靠手工。然而德格也很商业化了,巴宫街口,一家卖手工艺品的店,老板娘很霸道的说“德格的藏纸都是我们家在做,巴宫也是!”我们不信。在巴宫三楼最里面拐角,黑乎乎的小房间里,我找到了两位老师傅,用手机的电筒照着,我来请藏纸印制的佛像,佛像下面那枚小小的红印章让人心定,那是德格印经院特有的印章。我低低声给同行的朋友解释不同佛像的寓意,“四臂观音像祈祷平安,地藏菩萨是大孝子,所以请给长辈祈求长寿,文珠菩萨可以求回去给孩子”,“你看,文殊菩萨左肩莲花托经书,右手高举火焰宝剑”“说明文殊是智慧与英武的化身,拜文殊,你的崽读书狠打架也厉害!”
感恩德格老师傅们的坚持。
六、微笑的活佛-人心
去了德格城外十几公里的甲察城堡,是古迹,也是甲察寺(龚垭寺)所在地,一个萨迦派的寺庙,小小寺庙在山顶上,干干净净,喇嘛们非常和气,未语先笑,请我们在院子里草地上吃水果,这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寺庙。在从白玉过来的路上,白玉的司机就提过“这里有最好的活佛”。藏地活佛成千上万,何为“最好”,我很是好奇,法力最大?道行最高?弟子最多?这个小小的寺庙我们之前都没听说过啊,如果只是“和气”也搭不上“最好”二字啊!今天,送外卖过去的是另一个司机,他也说“最好的活佛”,在司机断断续续的介绍中,我获得了下列信息,“这是真正的活佛……转世……政府叫去……不去……留在甲察……”“关照乡里的每个人……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不分……”“谁家里有事,都去……谁先叫就先去谁家,钱多,没用……没钱没关系……都一样”,果真世人心中有杆秤,这就是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吧!顶礼扎西泽仁喇嘛。
七、小山丘上的龚垭寺-体制
在理塘时,因为丁青喇嘛的邀请,我得以进到理塘佛学院并偷偷拍了一张走道的墙面,是什么吸引我?是佛学院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有排名,红色标注不合格的科目,这和我们楼下走道何其相似!与世无争,只是我们对修行者一厢情愿的误读,在他们的世界里,照样有着他们的体制,喇嘛们有比我们更多的规矩,不仅约束行动,更引领他们的想法。幻想着离开俗世而脱离对比与竞争是幼稚的,而幻想着来到这神仙世界有漫天神佛庇护就能摆脱俗世的烦恼也是自欺欺人。就在龚垭寺的钟鼓声中,我的手机振动了起来,一看,是领导,一接“你赶紧回来做班主任。”感谢科技,中国移动的4G信号让我一秒回到现实,无奈与渺小感最真实。
09年,体制一个电话,我早上在拉萨哲蚌寺喝酥油茶,晚上便飞回到了桂林,16年,又一个电话。只是我赶不回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人要想随心所欲,何尝不是难于上青天?
八、褪色的新路海-变迁
同行者问“为什么叫新路海?有什么典故吗?”“有,因为他位于新修的路边,就叫新路海。”多么煞风景的解释啊,但这就是事实。其实,新路海原来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玉龙拉错。藏语的意思大概是“仙女心中的诗和远方”,最适合在湖边小坐,看玉色的湖面倒影雪山,湖边裸露的大石上,不知谁刻上了六字真言。11年,路过这里,小雨初晴,湖水青白如玉,黄老师在石头上做了个瑜伽的姿势,倒影很美。今年再去,湖边寂寥无人,六字真言已经没了颜色。
什么都敌不过时间。
九、雪山下的甘孜-理想
俗话说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身为桂林人,却有想移居的念头,只因为甘孜。雪山之城,温泉遍地。八月的甘孜,室内睡个午觉都是要盖厚被子的,洗温泉,最相宜,甘孜人要在树林间空地上一天天歌舞餐叙,称为“耍坝子”,我不过期望开门能够看到山顶的甘孜寺,开窗能够看见城外终年积雪的山,离家不远,能泡个温泉,15元一位,泡多久随便,夕阳西下,走路回家,甘渠闪着银光。
这是8月,一切那么美好,我说“我来甘孜中学教书吧”。同行者说“别想了,漫漫苦寒冬日又怎么熬得过?”
滚滚的故乡-现实
从甘孜出发,在连续坐了十七个小时的班车后,我回到了成都,第二天,再次坐在太古里星巴克的窗前,看着对面墙上的巨型滚滚,恍如隔世,我身上还有甘孜寺的烟火味,而周遭咖啡的香气时刻在提醒我,这才是现实。同行的朋友嘲笑我“其实爱的还是这花花世界”,我不想争辩,我们本来就是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旅行的意义,之于我,便是理想与现实的相互照见。理想并非败给了现实,毕竟段考已过,期考将至,寒假应该不远了吧?雪后的白塔是怎样一番景致?理想未必都要变成现实,理想,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