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传图片(0/1)

Inspire 1 今天终于试飞了,顺便提一些建议,希望对DJI有帮助

 0
手机看帖 14 10236
功能与体验的区别,功能是针对开发者来说的,体验是消费者的感受,虽然同样阐述同一件事,但目的不同。
例如,iOS与Android对于消费者来讲功能几乎一致,体验则完全不同。
下面具体说说:(纯文字贴)
1、放在草地上,从运输模式切出来,就遇到障碍了。草地松软,机头上升需要两个支架合拢的动作,结果被柔软的草卡住了,需要手动拉起一下机头才顺利切出运输状态;
2、切换到运输状态同样如此,需要支架有个外延的动作,同样在草地上有些困难,效果与上面雷同;而且这个操作还需要打开遥控器,更是显得麻烦;
    解决建议:1、2描述的是一件事,也就是说这个运输开关的动作最好不用放在地上,可以在手持操作,也就是说“最好在飞机上有个按钮可以切换运输状态”,这样就无需遥控,也无所谓是否草地柔软的干扰起落架收拢或延展,更是简单方便。
3、打开软件,由于在户外没有WIFI,设备也没有自带3G,但是软件开启就提示是否升级或者直接运行,很是困惑。没有联网,哪来的升级提示?弄得我心慌慌的,难道出门前都要例行检查一次版本更新吗?还是每次都要通过手机共享WIFI才能起飞?提示更新是否先检查网络?
    解决建议:3,离线状态不要提示更新,增加玩家心理压力。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联网,可以提示玩家xx天没有更新,是否联网检查等等。
4、飞了半天,怎么摄像头有螺旋桨的图像?才想起来起落架没有收起。奇怪的事情来了,收起落架,过了几秒完毕,软件提示:正在收起落架。是否提示错了?应该是操作开始提示这个,完毕后提示:起落架收起完毕。放下起落架也是如此,都是反的,好像起落架动作迟缓永远无法完成一样;
5、还是起落架问题,我降落时很接近地面,才发现起落架没有放下来,我以为会自动放下来,要不摄像头就撞到地面了。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但最好有个智能放下起落架功能,防止出现意外。
    解决建议:4、5,需要改动遥控器起落架旋钮的设计,应该是自动回中的旋钮,向上收起,向下放下,操作后自动回中。这样自动起落架操作就不会与遥控器的开关状态不一致,可以参考摄像头俯仰的旋钮效果;当然,自动下降起落架也会引起一些低空操作的困扰,所以到达低空位置后需要通过闪灯告诉操作者切换起落架状态方可降落;
6、低空悬停还是不够平稳,有时会缓慢下降;例如我悬停大概3米高空不动,等了20秒左右,发现已经2.5米了甚至到了2米,不知道为什么,是否摄像头和超声波识别高度有缺陷?算法层面还是在草地上,超声波和图像处理器无法正确处理草坪这种特殊场景?
    解决建议:6,无,这方面的技术没有深入研究过,尤其是在四轴飞行器下面风声呼呼的时候是否影响超声波测距,或者草坪被风吹拂时草的晃动是否也影响摄像头定位;
7、大概在100m-200m左右就出现一些轻微的马赛克图像,这是需要调节天线角度才能解决,但怎么调节都不是非常舒适;例如天线是全向的,需要侧面对准飞机,当飞机在正上方,我水平了天线,还是马赛克,所以有点糊涂了,找不到最佳天线位置;因为有个平板在遥控上方,重要考虑平板的可视性和天线的位置,有时显得手忙脚乱;
8、高清图传很清晰,在遥控器上绝对达不到1080p的清晰度,也没有720p,肉眼看上去大概480p放大后的效果,应该也是很满意了,毕竟图像比较流畅;画面延迟还是有的,尤其是你在操作镜头旋转的时候,明显拖泥带水,所以双遥控双人操作是上选;可惜我买的是单控版,现在有些后悔了;
    解决建议:7、8,双人一起合作,这个问题就不大了,一个专心遥控,另一个专心摄像;
9、箱子带了飞机和两颗电池、配件们,真的有点重,从后备箱拿出来手提到草地上大概100米多,手有点麻,胳膊有点酸,怀念V+的轻便,背包绝对比手提省力气;
     解决建议:9,设计一个背包,哪怕飞机的四个电机暴露在背包外面,或者设计折叠机翼(要求过分了),或者设计一个类似“摄影冲锋包”的物品,可以下车后把常用的配件背上去,箱子还放在车后备箱;例如,双肩交错的设计,胸前放遥控器,肚子位置放几个电池和螺旋桨,后面背着飞机,iPad等手持。我自己脑补一下,又舒服又cool;
10、与V+相比少了卫星的数量显示,虽然可以安全飞行,但还是希望卫星信号的位置有个数量,心理安慰啊;    解决建议:10、增加卫星数量指示;
11、螺旋桨真的很大,启动时有两次瞬间的加速,应该是自紧的过程;飞到空中,不知是不是算法问题,右摇杆控制左右前后时,明显感到飞机剧烈晃动,不知道是不是飞机自重过大的惯性引起的,所以貌似更适合轻柔的飞行操作,不能飙机;
12、指南针校准,拿起飞机转圈,两圈下来有点头晕,不知道可否发明一个更好的指南针校准方法?可否指南针旋转就可以了,不要拿着整个飞机转,主要是人受不了;
13、我用的是小米平板,飞行前100%电量,飞完两个TB47电池,电量还有70%多,还不错;遥控器4个灯还都亮,估计不低于80%电量剩余;总体来讲对遥控的电量还是挺满意的,也就是说,虽然遥控器给小米平板供电,但供电的电流应该是很小的,所以不用担心平板消耗太多的遥控器电量;
14、下面说说摄像,与V+相比好了非常多,确实感受到真正高清的效果,而且等效20mm镜头画面没有广角变形,给个赞,这个对于影视工作者来说确实是福音。
15、照相,最大的分辨率为4000x3000,4:3格式,回家在电脑上才注意这个问题,不如拍摄3:2或者16:9照片冲击感更强,放大后看看画质不算如意,相当于高像素手机水平吧,比起卡片机、微单都是有较大的差距;摄像确实够用了,毕竟人对动态画面的分辨率不敏感,所以摄像效果好,照片感觉有些渣渣了;
16、由于是首次飞行,没有测试最高最远距离,担心飞走了不回来,况且DJI刚刚更新了固件,担心不够稳定,bug太多;Inspire 1 就是第一个版本,DJI也要从用户反馈获取更多的改进意见,通常第一代产品都是有较大缺陷的;
17、回家充电,用新版的充电器,充电速度真的很快,两颗电池没多久就充满了;但是充电器在箱子中放的位置不合适,由于魔术贴在飞机侧面,必须取出飞机方可放置充电器;
    解决建议:17、放在另一个遥控前方的空闲区间,这样每次取出充电器不至于先取出飞机;现在充电器的位置厂家最好配一个便携盒子,给玩家放点小配件,如组合小工具等;同理,这个箱子也没有放平板电脑的地方,还好可以取出说明书,把平板电脑放在说明书的位置;
18、我买的是单控版本,箱子中总是有个空空的遥控区域,不方便放一些小物品,无法固定;
    解决建议:18,如果是单控版本,建议DJI配一个与遥控器外观很相似的塑料盒放在另一个遥控位置,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小配件放在里面,不至于再携带一个包;
19、虽然遥控器上有很多新增加的按钮,如录像、拍照等,但我还是更喜欢在平板上操作,感觉更直观、更随心所欲一些;所以,这些按钮的体验要到下一次飞行了;
20、遥控器做工很不错,但侧面和后面左右的橡胶有些粘手,而且容易脏;
    解决建议:20、都改为遥控器背面的网格式的橡胶,不仅防滑,而且不黏手,也耐脏;
21、遥控器左侧滚轮是调节摄像头俯仰,很舒适贴心,相反右侧的滚轮为何不与摄像头操作相关?提高使用率;
    解决建议:21、右侧滚轮改为平滑两圈的旋钮,与飞机摄像头位置精准对应,这样左手控制俯仰,右手控制旋转,很完美啊;

差不多就写这么多了,累了,弄点别的,飞行器占用了我好多时间,还有太多该做的事情要做。
评论
上传
你需要登录之后才能回帖    登录 | 注册
2669824936@qq.c   2015-1-19 3#
你写的太专业了,我的飞机升级后飘了估计是版本问题,然后飞机撞树了,你怕升级麻烦其实我感觉出门前全部检查没升级有bug坚决不飞否则出了问题修理太麻烦了
jh1003  DJI FPV认证用户 2015-1-19 4#
还有一个急转弯掉高度的问题,这个比较严重哦。
xuxiaoxiaodada@  Inspire 1认证用户 2015-1-19 5#
第6点 我自己也遇到过 在低空悬停2-3米 会缓慢下降
jh1003  DJI FPV认证用户 2015-1-19 6#
另外楼主你说的新版充电器,第17条,你的TB47和TB48各用多长时间充满,我的TB47要75分钟左右,TB48在80-90分钟左右。
nchdr   2015-1-19 7#
先謝謝那麼多的見解.
想請問一下,新版充電器是怎樣的?
独钓  Goggles认证用户 2015-1-19 8#
都是很好的建议啊
航拍名人堂 310694822
精灵小悟模友群 320251385
持有设备:数不清的多轴
畅游神州  Mavic Air 2认证用户 2015-1-19 9#
楼主是位对大疆产品认真负责的用户,大疆应该好好给予奖励。
hsdji  Inspire 1认证用户 2015-1-19 10#
写的非常好,类似问题确实有。
楼主  Inspire 1认证用户 2015-1-19 11#
nchdr 发表于 2015-1-19 05:41
先謝謝那麼多的見解.
想請問一下,新版充電器是怎樣的?
新版充电器有两个输出端子:一个给电池充电,另一个可以同时给遥控器充电。
panzerelite  Inspire 1 Pro认证用户 2015-1-19 12#
做个带轮子的箱子吧,拉着方便。螺旋桨为什么不是折叠桨呢?这样可以锁死在电机上,现在飞说实话老怕射桨。
我的设备:Inspire1 X5升级版 双控
Alier.zhong  Phantom 3 Professional认证用户 2015-1-19 13#
功能与体验的区别,功能是针对开发者来说的,体验是消费者的感受,虽然同样阐述同一件事,但目的不同。
例如,iOS与Android对于消费者来讲功能几乎一致,体验则完全不同。
下面具体说说:(纯文字贴)
1、放在草地上,从运输模式切出来,就遇到障碍了。草地松软,机头上升需要两个支架合拢的动作,结果被柔软的草卡住了,需要手动拉起一下机头才顺利切出运输状态;

回答:退出运输模式,提示明确说明“需要在坚硬和光滑的地面上进行”。请客户不要在草地上,超声波和视觉系统无法准确判断。

2、切换到运输状态同样如此,需要支架有个外延的动作,同样在草地上有些困难,效果与上面雷同;而且这个操作还需要打开遥控器,更是显得麻烦;

    解决建议:1、2描述的是一件事,也就是说这个运输开关的动作最好不用放在地上,可以在手持操作,也就是说“最好在飞机上有个按钮可以切换运输状态”,这样就无需遥控,也无所谓是否草地柔软的干扰起落架收拢或延展,更是简单方便。

回答:如上面介绍,请留意提示说明。不要在草地进行

3、打开软件,由于在户外没有WIFI,设备也没有自带3G,但是软件开启就提示是否升级或者直接运行,很是困惑。没有联网,哪来的升级提示?弄得我心慌慌的,难道出门前都要例行检查一次版本更新吗?还是每次都要通过手机共享WIFI才能起飞?提示更新是否先检查网络?

    解决建议:3,离线状态不要提示更新,增加玩家心理压力。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联网,可以提示玩家xx天没有更新,是否联网检查等等。

回答:描述的很对,不联网是不会提示升级的。APP需和服务器交互。故此,您可能在有网络时打开了APP,但略过了升级。


4、飞了半天,怎么摄像头有螺旋桨的图像?才想起来起落架没有收起。奇怪的事情来了,收起落架,过了几秒完毕,软件提示:正在收起落架。是否提示错了?应该是操作开始提示这个,完毕后提示:起落架收起完毕。放下起落架也是如此,都是反的,好像起落架动作迟缓永远无法完成一样;

回答:首次,您应该是手动掰杆起飞,故此起落架没有上升。提示延迟可能由于通信延迟而导致。请问,每次飞都会如此否?

5、还是起落架问题,我降落时很接近地面,才发现起落架没有放下来,我以为会自动放下来,要不摄像头就撞到地面了。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但最好有个智能放下起落架功能,防止出现意外。

    解决建议:4、5,需要改动遥控器起落架旋钮的设计,应该是自动回中的旋钮,向上收起,向下放下,操作后自动回中。这样自动起落架操作就不会与遥控器的开关状态不一致,可以参考摄像头俯仰的旋钮效果;当然,自动下降起落架也会引起一些低空操作的困扰,所以到达低空位置后需要通过闪灯告诉操作者切换起落架状态方可降落;

回答:降落时,起落架是会自动放下的。超声波及视觉系统会启用,您可以留意APP姿态球区域是否启用视觉系统。

6、低空悬停还是不够平稳,有时会缓慢下降;例如我悬停大概3米高空不动,等了20秒左右,发现已经2.5米了甚至到了2米,不知道为什么,是否摄像头和超声波识别高度有缺陷?算法层面还是在草地上,超声波和图像处理器无法正确处理草坪这种特殊场景?
    解决建议:6,无,这方面的技术没有深入研究过,尤其是在四轴飞行器下面风声呼呼的时候是否影响超声波测距,或者草坪被风吹拂时草的晃动是否也影响摄像头定位;

回答:还是第一条回答的,草地...的草长一样高。可是实质地面高度是不一致的。悬停自然会高低不同,麻烦您在坚硬地面上再试试。

7、大概在100m-200m左右就出现一些轻微的马赛克图像,这是需要调节天线角度才能解决,但怎么调节都不是非常舒适;例如天线是全向的,需要侧面对准飞机,当飞机在正上方,我水平了天线,还是马赛克,所以有点糊涂了,找不到最佳天线位置;因为有个平板在遥控上方,重要考虑平板的可视性和天线的位置,有时显得手忙脚乱;

回答:图传近距离马赛克,请适当调整天线,或者把频道调到手动模式。

8、高清图传很清晰,在遥控器上绝对达不到1080p的清晰度,也没有720p,肉眼看上去大概480p放大后的效果,应该也是很满意了,毕竟图像比较流畅;画面延迟还是有的,尤其是你在操作镜头旋转的时候,明显拖泥带水,所以双遥控双人操作是上选;可惜我买的是单控版,现在有些后悔了;
    解决建议:7、8,双人一起合作,这个问题就不大了,一个专心遥控,另一个专心摄像;

回答:图传是720P,如果你用(1920X1080)以内分辨率设备看,非常清晰。如果你用视网膜ipad(2048X1536)清晰度肯定是降低的。怎么个拖泥带水法?

9、箱子带了飞机和两颗电池、配件们,真的有点重,从后备箱拿出来手提到草地上大概100米多,手有点麻,胳膊有点酸,怀念V+的轻便,背包绝对比手提省力气;
     解决建议:9,设计一个背包,哪怕飞机的四个电机暴露在背包外面,或者设计折叠机翼(要求过分了),或者设计一个类似“摄影冲锋包”的物品,可以下车后把常用的配件背上去,箱子还放在车后备箱;例如,双肩交错的设计,胸前放遥控器,肚子位置放几个电池和螺旋桨,后面背着飞机,iPad等手持。我自己脑补一下,又舒服又cool;

回答:为了更好的保护飞机,我们推荐您使用标配的箱子。

10、与V+相比少了卫星的数量显示,虽然可以安全飞行,但还是希望卫星信号的位置有个数量,心理安慰啊;    解决建议:10、增加卫星数量指示;

回答:谢谢您的建议。

11、螺旋桨真的很大,启动时有两次瞬间的加速,应该是自紧的过程;飞到空中,不知是不是算法问题,右摇杆控制左右前后时,明显感到飞机剧烈晃动,不知道是不是飞机自重过大的惯性引起的,所以貌似更适合轻柔的飞行操作,不能飙机;

回答:请先检查螺旋桨是否拧紧。另外,请准确描述您的晃动情况,能否发一段视频给我们。inspire1@dji.com 谢谢


12、指南针校准,拿起飞机转圈,两圈下来有点头晕,不知道可否发明一个更好的指南针校准方法?可否指南针旋转就可以了,不要拿着整个飞机转,主要是人受不了;

回答:指南针是装在飞机里的,必然要旋转飞机。

13、我用的是小米平板,飞行前100%电量,飞完两个TB47电池,电量还有70%多,还不错;遥控器4个灯还都亮,估计不低于80%电量剩余;总体来讲对遥控的电量还是挺满意的,也就是说,虽然遥控器给小米平板供电,但供电的电流应该是很小的,所以不用担心平板消耗太多的遥控器电量;

回答:谢谢您的肯定

14、下面说说摄像,与V+相比好了非常多,确实感受到真正高清的效果,而且等效20mm镜头画面没有广角变形,给个赞,这个对于影视工作者来说确实是福音。

回答:谢谢您的肯定

15、照相,最大的分辨率为4000x3000,4:3格式,回家在电脑上才注意这个问题,不如拍摄3:2或者16:9照片冲击感更强,放大后看看画质不算如意,相当于高像素手机水平吧,比起卡片机、微单都是有较大的差距;摄像确实够用了,毕竟人对动态画面的分辨率不敏感,所以摄像效果好,照片感觉有些渣渣了;

回答:暂时不支持照片大小

16、由于是首次飞行,没有测试最高最远距离,担心飞走了不回来,况且DJI刚刚更新了固件,担心不够稳定,bug太多;Inspire 1 就是第一个版本,DJI也要从用户反馈获取更多的改进意见,通常第一代产品都是有较大缺陷的;

回答:请问您具体测到哪些Bug,让您如此的不放心?我们会及时改进

17、回家充电,用新版的充电器,充电速度真的很快,两颗电池没多久就充满了;但是充电器在箱子中放的位置不合适,由于魔术贴在飞机侧面,必须取出飞机方可放置充电器;
    解决建议:17、放在另一个遥控前方的空闲区间,这样每次取出充电器不至于先取出飞机;现在充电器的位置厂家最好配一个便携盒子,给玩家放点小配件,如组合小工具等;同理,这个箱子也没有放平板电脑的地方,还好可以取出说明书,把平板电脑放在说明书的位置;

回答:感谢您认可我们的充电器。由于箱子立体空间有限,请谅解,另外充电器是可以取出来的,在不取飞机的情况下

18、我买的是单控版本,箱子中总是有个空空的遥控区域,不方便放一些小物品,无法固定;
    解决建议:18,如果是单控版本,建议DJI配一个与遥控器外观很相似的塑料盒放在另一个遥控位置,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小配件放在里面,不至于再携带一个包;

回答:谢谢您的反馈

19、虽然遥控器上有很多新增加的按钮,如录像、拍照等,但我还是更喜欢在平板上操作,感觉更直观、更随心所欲一些;所以,这些按钮的体验要到下一次飞行了;

回答:如果您习惯了遥控器上的物理按钮,会使您的飞行体验更上一层。

20、遥控器做工很不错,但侧面和后面左右的橡胶有些粘手,而且容易脏;
    解决建议:20、都改为遥控器背面的网格式的橡胶,不仅防滑,而且不黏手,也耐脏;

回答:谢谢反馈

21、遥控器左侧滚轮是调节摄像头俯仰,很舒适贴心,相反右侧的滚轮为何不与摄像头操作相关?提高使用率;
    解决建议:21、右侧滚轮改为平滑两圈的旋钮,与飞机摄像头位置精准对应,这样左手控制俯仰,右手控制旋转,很完美啊;


回答:遥控器左侧滚轮控制云台,您只需在遥控器背后C1,C2定义成“上下/左右”即可。右侧为相机控制。
楼主  Inspire 1认证用户 2015-1-19 14#
Alier.zhong 发表于 2015-1-19 14:36
功能与体验的区别,功能是针对开发者来说的,体验是消费者的感受,虽然同样阐述同一件事,但目的不同。
例 ...
回复的很快很及时,看来DJI内部机制还不错。很多体验问题,不是让我如何如何,应该是设计者如何如何,我们才能更好地如何如何,不知道看到了如何如何了吗?
以后我不再反馈问题了,祝DJI生意兴隆。


airymok  Inspire 1 Pro认证用户 2015-1-26 15#
说一下我个人看法。很多问题不是说体验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举个例子,关于文档编辑的。要体验好,我在家ctrl+c拷一段文字,到办公室ctrl+v就粘贴到另一个电脑上,体验岂不最好吗? 怎么微软就不考虑一下用户体验呢
57003132@qq.com  Mavic Pro认证用户 2015-2-20 16#
喔建议用核电
认证设备
收藏 点赞 评论
分享至:
回复:
上传
取消 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