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无人机拍摄,几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帝视角。没错,这是一个之前几乎无法实现的角度,也是一个用无人机拍摄绝不会错过的角度。
但上帝视角并不是简单的向下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宏观视角。
这就好比如果我们用微距以及显微镜去观察熟悉的事物,会发现那是一个神奇的新世界一样。我们看身边的事物,其实就是用微观的视角观看,而将无人机升到几百米的高空往下看,地面的人和物都小的不可见,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景观,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宏观视角 。
2016年圣诞,我带着大疆精灵3A去公路旅行。澳洲内陆盐湖Lake Tyrrell呈现出迷人的粉色,无人机升起没多高,就可以看到陆地在淡淡的粉色中如梦似幻。
当我把无人机再继续升高,我看到就不再是身边一汪粉色的湖水,而是宏观视角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盐湖的盐分因为不断的溶解再结晶,各种颜色在湖面晕染出丝绸般的线条,这样的效果,就像我们把几滴水彩颜料,滴进了装满水的盆里晕染开一样,只是这次,我们是上帝,我们观察的不是桌上的小盆,而是地上巨大的湖盆。
2016年9月,我在澳洲内陆乡野Harden拍摄油菜花田。 我有一个构思,是在一块有黄绿分界线的花田中,站着一个拿着红伞的人。但是实际拍摄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如果要看清楚这是一顶红伞,高度就不能飞太高,而在这样的高度上,草地中的稀疏之处就很明显,可以看到部分棕色的土地,油菜花也不够金黄,因为掺杂着茎秆和叶子的绿色。
同样的场景,当我把无人机的高度升高到一百多米以后, 视角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草地和花田都变成了黄绿色块,人和红伞缩小成了小点,画面接近了我理想中的效果。
2016年夏天,新疆独山子大峡谷。十多米高的视角下,我拍到的峡谷还比较接近人眼所见。
但是当我把无人机推高, 视角一点点离开了身边的这个微观世界,人和车都变得不可见,慢慢进入一个崭新的视角,整个大峡谷,竟然变成了一片美丽的叶脉 。
除了上帝视角以外,由于无人机可以悬停在空中任何位置,所以还相当于给我们的构图取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完全解放了摄影师的视角。很多原来无人注意的点,都会成为不错的拍点。
2016年9月,我在澳洲内陆乡野Harden看油菜花。由于当地人会选择不同的田轮番种植油菜花,所以我们必须现场踩点。那天下午日落时分,眼看最好的光线将至,但是我环顾四周,依然没有看到比较特别的东西可以拍,当时我身边看出去是这样的:
我当时从平地望过去,很难意识到花田里那条绿色的窄窄的带子是什么,但是此时再不飞,光线就要错过,所以我就地放飞了无人机。当我升起无人机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个水塘,正好可以作为前景,不然的话,前景大片花田会是一片空旷,会显得十分寂寞。
更好利用光线
有了无人机以后,取景不再受到地形可到达度的限制,每个点的顺光位、逆光位、侧光位,都可以自由选择,极大的扩展了摄影师的取景能力。
在南澳大利亚袋鼠岛的行程,我安排的比较赶。我们赶到emu bay的时候是侧逆光,但是为了表现碧海银沙,最好是用顺光,我将无人机飞至人无法到达的海面,顺着光线拍下了碧海银沙蓝天的画面。
对绝大部分的风光摄影师来讲,最好的光线是日出日落前后的光线,以及晚上的星空月光都可以是不错的光线,唯独白天正午的光线最难利用,往往被视为垃圾光线。
有了无人机以后,这一局面发生了变化。因为对于上帝视角来讲,正午的顶光,其实就是正顺光,这对于表现物体本身的色彩来讲就是非常好的光线。原来难以使用的垃圾光线现在变成了香饽饽,有时候我们甚至不但不回避顶光,还要追求顶光,越正越好。
2016年的南澳圣诞公路旅行,我拍摄的蓝湖,湖水在顶光下表现出高饱和的湛蓝。可惜光线还不够正,如果光线可以再正顶一点,那么右边湖岸在湖里的影子可以再少一点。
除了可以更好的利用顶光,无人机的使用,还可以延长日出日落的拍摄时间。
一般我们拍摄日出日落,等到光线角度太高,就难以拍摄了,但是由于无人机可以大幅升高机位,所以在更高的机位上,太阳的光线还可以保持低角度,从而延长了日出日落可以利用光线的时间。
这是在澳洲乡野清晨拍摄的一张照片,其实当时日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太阳也比较高,但是当我把无人机升高以后,还是可以拍出低角度光线逆光的感觉,地面有兴趣的箭头状图案,低角度光线把地面的树照出长长的影子,水塘上的雾气被逆光渲染出美丽的光影。
用无人机拍摄风光,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画质,因为无人机使用的是小尺寸的CMOS,画质的宽容度和单反相比差很多。
所以无人机拍摄中,我用顺光和侧光要比单反多很多,因为顺侧光的情况下,物体的明暗会相对比较匀,不会对宽容度造成很大的挑战。
这是我在澳洲Harden乡野拍摄的晚霞,顺光拍摄,很好的表现了田野树木天空本身就具有的五彩斑斓的色彩。
但是其实风光大片往往都是逆光的,因为逆光片冲突大,光线给人带来戏剧化的效果,视觉冲击力强。
无人机也并非完全无法对着太阳拍大逆光,大疆给我们贴心的提供了曝光合成功能,而且多达五张,利用后期,可以大幅提高宽容度。
这是我在澳洲小镇Cowra拍摄的日落,利用多张合成。
你是我的眼
我们知道对于风光摄影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踩点,探路,选机位。
有了无人机以后,踩点探路,如虎添翼!
2016圣诞,我们驱车来到遥远的南澳大利亚盐湖Lake Gairdner。这是一个间歇性湖,湖水多少随着天气会变化很大,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值盛夏,发现湖水已干,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白色,好似白色的沙漠,煞是壮观。
我放飞了无人机,当我飞离自己1.7公里并升高到三百多米以后,远处地面的反光吸引了我,虽然强光下的手机屏幕我看的不太清楚,但是凭着直觉告诉我,那就是湖水。
晚上回到住所,我打开大疆的飞行记录开始分析这里的地理环境。图中绿色的“H”就是我起飞的点,红色箭头指向的是我拍摄的方向。从地图上的信息,很容易判断无人机上看到的水,大概位置就在这块狭长地带的偏西一点(靠左)。根据地图和比例尺,我推算出从入口走到对岸,应该不超过4-5公里,再根据拍摄画面的GPS位置,以及飞行高度,我可以确定朝着对岸走大约2-3公里,就可以看到湖水!这真是令人太振奋了,我把我的研究结果和一起出行的摄友们说了以后,大家一致决定,明早再早半个小时出发,一定要去有水的地方!
虽然我做了精心的推算,但是说实话,我也从来没有用无人机干过这样的事情,心里也充满了不确定和期待。
第二天早上,我们背上相机包无人机包,扛着枯枝彩虹伞等道具,一头扎进“白色大漠”,徒步穿越枯水区到达预定GPS点。当如天空之境一般的湖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大家都满意的笑了。
结语
工具的进步,往往先于人的思维的进步。使用无人机,绝不是简单的可以升高和打开上帝视角,它提供了无限的拍摄视角和更好的利用光线,而如何创造性的利用无人机,其实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我只是实践了一小步,更多的新天地,还需要大家脑洞大开,不断去探索和实践。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