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具体飞行区域限制,请访问:http://www.dji.com/cn/flysafe/no-fly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dji.com/cn/flysafe
--------
今日(2017年9月29日),DJI大疆创新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机场禁飞区与限高区范围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飞行需求。本次更新将只应用于中国大陆机场区域。
此次的禁飞区策略更新,以5月17日民航局发布的《关于公布民用机场障碍物限制面保护范围的公告》为基础。调整后的多边形机场禁飞区、限高区设置如下:
以民航局公布的民用机场障碍物限制面及容差缓冲区的12个坐标点为基础,将民航局定义的机场保护范围坐标向外拓展100米形成新的禁飞区。飞行器无法在禁飞区内起飞;从外部接近禁飞区边界时,将自动减速并悬停。
以跑道两端中点向外延伸20公里,跑道两侧各延伸10公里,形成大致20公里宽、40公里长的长方形区域为限高区(与禁飞区不相交的部分)。在限高区中,飞行器的限制飞行高度为120米。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dji.com/cn/flysafe
--------
今日(2017年9月29日),DJI大疆创新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机场禁飞区与限高区范围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飞行需求。本次更新将只应用于中国大陆机场区域。
此次的禁飞区策略更新,以5月17日民航局发布的《关于公布民用机场障碍物限制面保护范围的公告》为基础。调整后的多边形机场禁飞区、限高区设置如下:
以民航局公布的民用机场障碍物限制面及容差缓冲区的12个坐标点为基础,将民航局定义的机场保护范围坐标向外拓展100米形成新的禁飞区。飞行器无法在禁飞区内起飞;从外部接近禁飞区边界时,将自动减速并悬停。
以跑道两端中点向外延伸20公里,跑道两侧各延伸10公里,形成大致20公里宽、40公里长的长方形区域为限高区(与禁飞区不相交的部分)。在限高区中,飞行器的限制飞行高度为1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