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後服務是品質的後盾. 企業敢做售後服務是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 也願意面對來自客戶的各種問題, 並解決之. 品高好可靠度高, 售後服務的支出本自然會低. 相信DJI的售後單位也有KPI, 損益兩平不是不可能, 但是必然是一定的賠損率, 例如千分之三的無償賠損, 自費維修不在此KPI, 但是算在品質指標, 因為這類維修除了明顯人為外, 一些未知原因的也可能歸在此, 使用者好說話摸摸鼻子自己花錢了, 但是有可能是品質異常的前兆.
極低的無償賠損是可能, 前提是可靠的品質.
可以理解對每件案例必須做判定, 就像保險要出險一樣, 要做評估與審查, 才做出理賠與否的決定. 問題在所使用的方法, 是看結果 (手上的數據), 還是看造成結果的原因 (是什麼造成數據異常). 每次航班出事, 黑盒子的判定可是一門大學問.
墜湖了, 回說數據顯示是有加油門造成失控, 所以是人為. 但是, 是什麼原因造成油門加速? 有去看搖桿位置表示圖? 也可能是機器判斷錯誤, 或是自我失控, 自己加速的.
我的第一台墜海, 在1.5km外, 90米高度吧, 沒預警的, 當看到機子在翻滾的影像. 我二話不說, 東西收收直接回家. 飛太遠怪自己, 但是當時影像告訴我, 沒救了. 我完全沒辦法知道為什麼失控.
隔天立刻現金買一台, 因為已經安排好行程要去航拍. 幾天後出發, 開始只先練練手感, 熟悉新機子和新遙控, 在第三趟飛行, 繞湖十多分鐘沒問題, 準備回收, 慢速往自己下降靠近. 就在十米處的眼前, 射槳吧, 因為太突然太震撼, 只聽到馬達急速加速的聲音, 和機子直直落入水中的落水聲, 然後是一隻螺旋槳自己慢慢落回水上.
寫這麼多, 是要說, 如果你們分析數據, 可能會說是操作者莫名的加速減速造成, 因為數據一定是顯示馬達的突然加速. 但是你們應該來體會我愣在那喘不過氣的震撼....., 我什麼也沒做......
一年才得以平靜些, 想再找回一年前的夢. 有想過其他產品, 但是必須認同, DJI的產品功能是領先的, 在攝影的領域上. 感覺DJI並不是往航模在發展, 而是要走到專業運動攝影的領導者. 但是, 產品的品質上, 有很大的空間, 尤其是載具的整體可靠度上.
新手可以透過教育, 自我學習的視頻, 各地區的飛行同好的小聚落的分享, 售後服務維修的需求會逐漸降低, 因為經驗的技巧會提升. 如果, 維修的需求越來越高, 飛丟的案例越來越多, 真的, 應該注意的是內部品質的檢討, 而不是售後單位的損益. 那是果, 不是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