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远征,一个擅长无人机航拍的摄影师,以前的UP! Studio合伙人。
在过去的三年里,大疆社区账号一直由我独自负责运营,实际上,这是我入职前就已经注册的个人账号,加入团队后提供给团队使用。我已经在上个月离职,成为了一名自由人。经过与前同事们的沟通,本账号恢复为个人名义使用。我也承诺会继续为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优质内容。
比如这次的这一篇。
从业四年来,我参与了数百个航拍项目,在超过800小时的飞行时间里,大疆的Inspire“悟”系列无人机一直是我主要使用的机型。长时间的使用让我对它非常了解,也目睹了“悟”系列无人机的换代带来的巨大提升。
回顾大疆这些年来发布的机型,每一代都有重大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基础上的再创新,都十分难得,也越来越不容易。在使用Inspire 2无人机的第一年,我对人说,这个型号已经非常完美了,再让我去想哪些还有哪些能提升的地方,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
如今,“悟”系列无人机的第二代,Inspire 2,发布至今已经接近两年半了。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强如Inspire 2也慢慢展示出了一些缺点。例如,几乎所有的Inspire 2都会经历一次起落架无法正常升降的故障,只能返厂维修。这是因为控制起落架升降的丝杆连接件是易于磨损的关键部件,平时需要重视保护。这个问题在Inspire 1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是设计结构导致的故障风险。
Inspire 2如今的产品更新周期,已经超过了当初第一代到第二代之间的周期。那么,在这个看似理应换代,又还没有换代的时间点上,我想在这篇文章里深度、细致地总结Inspire 2的亮点,整理出这款无人机目前存在的不足,展望它的下一代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大家阅读方便,下文中统一将Inspire 2系列称为“悟2”。
长文预警。
我们开始吧。
飞控:进化与超进化
时间回到2017年春节,当我第一次操作悟2拍摄时,我无比惊讶于它的操作手感——如此细致,如此跟手。就像开惯了桑塔纳的人,突然开上了一辆宝马。相对于它的上一代机型悟1,悟2的操作手感提升是指数级的。
在悟1时代,当我们用遥控器打杆时,飞控让无人机响应出的是一个加速度,手感偏灵敏,加速和刹车时候的姿态都有点抽风的味道。到了悟2,飞控直接将打杆量对应为无人机的飞行速度,给人一种指哪打哪的感觉,这是飞控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产生的结果,像亚古兽进化成了暴龙兽。加上IMU和气压计的冗余设计,以及地磁罗盘算法的进步,真正意义上的失控几乎被大疆彻底消除,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其他厂商的飞控技术做到了这个地步。
但是,悟2在飞行时依然存在着偶尔掉高的问题,这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和低速飞行时尤为明显。在悬停时,悟2的高度也会时常上下浮动。
无人机航拍在2017年开始流行起了航拍延时,无人机的定高性能的重要性被格外凸显出来。要知道每一次高度上的浮动,就相当于我们在地面上拍延时的时候被人踹了一次三脚架。悟2既难以完成定点延时,在大范围移动延时上的表现也不尽人意,app功能的支持也有所缺乏。
可以说,单看航拍延时成功率的表现,定位于专业级的悟2不如2018年发布的御2系列,而御2系列无人机是一款消费级产品。此中的差距,根本原因在于飞控技术的代差。
自从航拍无人机的应用开始火热,飞出直线就成了飞手们的一大难题。理论上,笔直推杆应该就可以让无人机笔直前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怎样轻松地“走直线”和飞控技术密切相关,悟2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还是需要飞手时常地去修正航线,到了御2系列则又好了一些。
这里要引用一个老梗了。在2016年底,悟2的飞控可以对在座的所有飞控说:“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飞控都是**。”
到了2019年,悟2只能说:“御2你站起来。在座的飞控都是辣鸡。”
可是御2呢,御2可以说——
“悟2你坐下。在座的飞控都是辣鸡。”
我不免想起在2016年夏天,悟1是我拍摄的主力机型,但在分享会上我第一次操作了精灵4在室内飞行,精灵4像钉子一样稳稳悬停在偌大的教室中,而悟1在这种环境下的悬停,基本靠手。那时精灵4这类消费级机型的飞控技术,领先于专业级悟1的飞控技术,正如现在御2系列的飞控技术领先于悟2一样。
这样的情况,我相信只是暂时的。大疆既然可以让消费级产品就有如此的表现,那么它的下一代专业级产品必然至少会有同级别的性能。
云台相机与图传:能否再次革新
自精灵2以后的航拍无人机,除了定位于飞行平台的M600,大疆都搭载了自主研发的云台相机。悟1搭载的云台相机从手机画质级别的X3,到微单画质级别的X5,随后又推出了能拍RAW视频的X5R,在一年多时间里对“悟”的画质完成了本质上的飞跃。
悟2的推出,在影像系统上有一丝推翻重来的味道,在无人机上集成了CineCore 2.0系统,将图像处理集中到了机身而不是云台上。随后更是在处理算法上精益求精,不惜大幅重写算法,影像系统也升级到了CineCore 2.1。这导致了悟2没有任何配件和悟1兼容,不兼容的问题当初在消费者群体中产生了大量的吐槽。如今回顾悟2的画质表现,至少我认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即使同为M43系统,悟2 X5S的画质表现也已经碾压了X5R。
发布一年后,S35系统的X7云台相机将悟2的画质表现提升到了电影级。虽然仍然有很多导演坚持使用大载重的无人机搭载ARRI等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但X7也给了小成本电影更多的选择。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一些出名的国产院线电影选择了悟2和X7相机的组合。
X7相机也有它的局限,在16:9的4K 3840*2160这一目前最常用的分辨率下,它只有在23.976的帧率下才能实现14bit位深,其他帧率下则只有12bit或10bit。想要14bit位深就必须要拍5K或者选择其他编码。升格上的性能表现比它的前辈们有所提升,但其实也只到一个“小升格”的级别,期待它的下一代机型能有更强大的表现。
至于X7刚发布时的各种BUG,和卡口框量过大导致的镜头未识别问题,也曾经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扰。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和大疆的其他产品发布后的更新类似,X7也通过固件升级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硬件秒天地,软件上世纪“的品牌形象,也在我脑海中萦绕了许久。
无人机挂载的云台相机,在使用时常会出现“歪脖”的情况,悟2的所有云台相机也是如此。在全速前进和转动云台至其他角度时,地平线的歪斜有时甚至达到4度之多。这类问题即使到了御2这一代,也没有妥善解决,只能在APP中增加云台微调设置,有一丝补救的味道。一个好的云台手会将水平方向的控制也映射在遥控器上,并且能够实时修正歪掉的地平线,但这非常考验技术。
悟2的云台进行归中操作后,也时常不能和机头方向完全一致,总是有一些误差,APP里后来也有了云台偏航微调设置。
御2系列无人机发布后,它的图传性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两年以前,我会教我带的小飞手——
“遥控器天线必须保持最佳角度对准无人机,你城市里飞一公里以上,天线角度差30度就是满格信号和双丢的区别。”
到了2019年,我可以放心地让御2自己飞出一公里,自动拍延时。只要不被钢筋混凝土之类的材质遮挡,我甚至不用时刻握着控纠结天线朝向,新一代的OcuSync图传技术在这方面非常友好。不是说不需要对准,而是容错率高得多。这意味着OcuSync技术比大疆原本的Lightbridge更优秀吗?
也不全对。
悟2搭载的是基于第二代Lightbridge技术的图传,性能上确实落后于御2的新一代OcuSync。但OcuSync本质上是Lightbridge为便携式无人机做了优化的版本。我们其实没必要纠结他俩谁是谁的爹这种问题,反正都是一脉相承。
OcuSync标称的7公里传输距离是在FCC标准下的无干扰环境测得,而在中国大陆,我们使用的是CE标准,发射功率弱一些,标称距离是4公里。
强大的数字图传一直是大疆的看家黑科技之一,悟系列的图传只是暂时有点老了而已。云台和图传技术的进步是用户们迫切需要的,下一代的云台相机和图传性能能够带来多少提升呢?拭目以待。
大疆为X7相机专门设计了DL卡口,搭配的四款镜头成像素质也十分优秀。收购哈苏在这样的表现中占多大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看到DL卡口不到17mm的法兰距,我觉得大疆非常有希望推出自己的电影级摄影机——技术实力已有一定的积累,超短的法兰距又非常利于转接。如果真能实现,那将成为国造Kinefinity之外的又一个国产电影摄影机品牌,那将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或者,下一代的云台相机会达到全画幅级别吗?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希望的,也意味着大疆又要攻克一个更高的难关。
避障:期待更为周全的保护
在GUIDANCE视觉传感导航系统推出后的9个月,精灵4作为大疆第一款搭载避障系统的无人机与大家见面了。避障系统在无人机用户里一直有一些争议,刚入门的飞手们非常需要避障系统来容错,而老手们又有些觉得避障系统过于保守,时常给自己添麻烦。
无人机避障本质上是机器视觉技术的实现。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飞行安全一直是无人机航拍的第一优先级。我们可能有999次都不需要它的提醒,但避障系统只要能有1次为我们避免了炸机的厄运,我们就要肯定它的价值。机器视觉目前还有很多限制,微小物体难以识别,弱光环境下也会失效。但是目前最主要的痛点,还是在避障方向上。
悟2搭载了前部,顶部和下部的避障系统,但缺少左右和后部避障。作为悟2之后的新产品,精灵4P和御2搭载了全向避障,但是左右方向的避障只在智能飞行模式和三脚架模式下才生效。单人控制时,飞手无法从图传画面里看到左右两侧的画面和障碍物,所以左右方向的避障其实是比前部避障更加重要的存在。至于目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条件限制,我推测是避障系统的算力还不够强大,无法同时处理这么多方向下的信息。
悟2的避障系统,在强烈阳光环境下,面向逆光时,时常会被误触发,这也是老手们时常抱怨避障误事的原因之一。而令人惊讶的是,我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御2系列无人机的避障,被误触发的几率比悟2还更高一些。看上去这是避障算法调校不同的结果,相信通过工程师们的进一步调校和固件更新,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那么,对避障系统的展望也不言而喻了——方向面面俱到,判定更加准确。
配件——专业与BUG齐飞
大疆推出的能够跟悟2协同工作的配件,可以说是史上最全了——Crystalsky高亮屏,CENDENCE遥控器,DJI Foucus跟焦器,电池管理站,体感控制器,大师摇轮……这些产品形成了DJI Pro的产品线。我们可以看到大疆在产品上进军电影工业的决心,这些专业级配件的功能也确实能够解决电影工业中许多专业级的需求。
但是,又要说但是了。
这里必须专门把一个配件拖出来挨打,那就是CrystalSky高亮屏。
我大概是高亮屏最早的一批测试用户,当时在国内也首发了关于高亮屏的深度评测。在测试时,我发现了高亮屏的许多BUG,一年多以后,这些BUG几乎都得到了解决。
多么令人欣慰啊,只可惜解决旧BUG的同时,高亮屏也不断产生新的BUG。
就在写下这篇文章的两天前,我还在纪录片的拍摄现场为X7相机无法设置光圈值而焦头烂额,无论是重启,还是重装镜头,光圈值总是显示为F1,相机设置也是一次次被自动重置,差不多15分钟过去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当着导演的面,场面一度非常尴尬。谁会想到这样的问题居然是跟一块自带DJI GO4的监看屏有关呢?
可事实证明它就是有关,我把主控的CrystalSky拔下来换成iPhone,问题解决。又大又贵的一块屏幕,用起来居然不如一部小手机稳定,你高亮屏不要面子的啊?
至于使用上的卡顿,偶尔重启自动让SSD设置为不录制等BUG,都已经无力吐槽了,没少被坑。你说它是一块高亮屏,但是1000 cd/m2的亮度表现其实也就能欺负一下苹果设备,比起两年前的三星S8手机都没有优势,想要真的比手机亮,那得用2000cd/m2版本的“超亮屏”才行。
于是高亮屏的普遍意义,似乎也只剩下耐寒和耐高温了。
悟2的这一代配件中,高亮屏无疑是用起来最闹心的,没有之一。作为深度用户,我们需要解决专业性问题的产品,富有针对性功能的产品,但我们永远不会想要不稳定的产品。
总结,以及对悟3的展望
写到这里,对于悟2的夸奖和吐槽,都要告一段落了。
我从未想过否认悟2是大疆极为优秀的产品这一事实。对比悟2刚发布时的惊艳,到如今仅仅两年后就显得有些廉颇老矣的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无人机行业飞一般的更新换代速度。
大疆面对的挑战,好比每两周就考一次试,还要每次都把成绩提高个十几二十分。然而把成绩从90分提到95分,5分的提升,就已经比从60分提到90分这几十分的提升要难得多。在此,我必须向大疆日以继夜奋斗在研发岗位的工程师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悟”系列的下一代产品——姑且脑补它的名字叫悟3吧——似乎已经到了该发布的时候,却又一点消息也没有透露出来。我对它抱以无比的期待:悟2已经够牛逼了,想象一下一个解决了所有痒点痛点的全方位升级版悟2,那该有多香啊?
只是,希望别那么贵,希望少点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