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国庆到,面对着国庆节许多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人挤人的壮观场面,我依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长城,连续第5年利用国庆长假踏上了寻找长城古堡的愉快旅程。而这次陪伴我的除了爱人外,还有那刚刚入手不到一月的大疆御2专业版无人机。
大同市新荣区是山西省建制历史较短的县(区)之一,成立于1970年11月16日。作为明代大同镇一个重要的防御地区,先后在其境内修筑了大同镇北部最重要的内外两道长城防线,其总长度达100公里以上。其中外长城长75公里,内长城长35公里,沿边筑烽台350多处,护边城堡10座,马市交易堡一座(市场堡)、主要关口5座,长城资源十分丰富。
新荣区境内的外长城由现归属阳高县的镇边堡向西约8华里进人元墩村界,经镇川口、宏赐堡、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转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而另一条当地人称“二道边”的长城则由宏赐堡向西经新荣、破鲁至吴施窑人左云界。在新荣区长城沿线,既有被誉为大同镇“内五堡”中的镇川、宏赐、镇鲁、镇河四堡(镇边堡现归阳高)。也有被誉为“外五堡”中的镇羌、助马、拒墙、拒门四堡(保安堡现归左云),从中我们可见其地理位置重要。虽说自己以前也曾多次来过这里,但因这里的明代长城点多面广,所以还是留下许多空白之堡未曾相见,对此,就把今年国庆寻堡的目的地定在了新荣。
我的首站就是著名的得胜古堡群。得胜堡位于新荣区堡子湾乡,该堡先为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 城周"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嘉靖二十八年(1549)宏赐堡参将移驻此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由得胜堡、镇羌堡、市场堡三个城堡和其北面的得胜口关在这里构成了一个明长城沿线少见的古堡群。
得胜堡对我并不陌生,这次已经是第四次到达这里,但眼前所看到的景象还是让我有点意外,堡子的正门虽被蓝色的围栏遮挡,但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施工的现场,而村口修建的停车场和房子,也让我感到了这里即将开发的势头。面对着这一切,我拿出了新购的大疆御2无人机开始升空,再一次从空中拍摄和纪录下了这变化中的得胜古堡群。
来不及吃饭,我们向着十几公里之外的拒墙堡出发。拒墙堡是辽、金时代的汉蒙边贸重城--宣宁(辽称宣德)县城遗址,据《三云筹俎考》载,此堡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设,万历二年(1574)砖包。城"周一里八分,城高三丈六尺"。其紧倚城墙,周围地势平缓,现因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城堡已十分残破,让人实在感到惋惜。
关口 ,一般指两山之间的路口,也是长城的重要防守交通要道,沿着拒墙堡西侧的一条水泥路,没行几分钟就在一个路口遇到了一男一女两位村民在村口对过往车辆进行防猪瘟检查,向他们一打听,才知这就是我要找拒门口,哈哈,不用多说了,拍吧。
拍摄完毕,向他们询问去往拒门堡的道路,他们告我,车沿着前方小树林中的小道,向前大约走一公里左右,有一条向西的新修旅游公路,越过远处高大的弥陀山就可到到达拒门堡,两地相距25里。告别了村民,我们踏上了前往拒门堡的路程,新修的旅游公路,路基虽还未完成,但一开始给我的印象还是十分平整,想着也就是25里的样子,按正常的速度,慢着也不过就是半个小时的路程,所以是不慌不忙,边走边拍好不得意。
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好景不长,这路就越走越不像路,还没完全平整出来的路基再加上雨天车辆的碾压,许多地段都呈现出明显的高低不平,再加上一直向西的方向前进,强烈的阳光让我看不清路面,尽管已是十分小心翼翼,不断的左转右避,但我小车的底盘还是不时的和路面来个不想接触的亲密接触,实在让我心疼。时间在一点点流失,太阳一点点西下,25里的路却显得那么漫长,看不到远处的村庄,更看不到古老的城堡,而此时,曾经在眼前的弥陀山也已到了我的身后,想着返回,但真的又不甘心放弃,咬着牙向前,终于在一个山坡处看到了停在了路边的几辆小车,走近一看,车内无人,四处张望,才发现在远处山坡下一座高大的烽火墩前有人影晃动,我当即下车,走上前去,向他们询问拒门堡还有多远,他们告诉我向前一拐弯,走大约两公里就到。
然而,不知是因路面太差走的慢的缘故,还是心急的缘故,心里感觉走出的路早已不止两公里,却还看不见古堡的踪影,望着就要落山的太阳和远处山脚上升起的缕缕炊烟,望着眼前依然高低起伏的“破”路,我失去了前行的信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拿出了无人机快速升空,向着西边的山脚飞去,500米、1000米……依然不见古堡的影子。没办法啦,回来吧,等着旅游公路修通再来。就在我开始让无人机返航时,站在我身边的爱人突然向着南边指去,你看那是不是一座古堡?我扭头一看,高大古堡的墙体顿时映入我的眼帘,是的,是座古堡,我紧急掉转机头方向,向着我心中的目标飞去……
第二天早上5点多钟,我从睡梦中醒来,当天的拍摄首站,我选在了离新荣也就几公里的镇河堡。据史载,镇河堡于嘉靖十八年(1539)设,万历十四年(1586)砖包。堡周2里8分,高4丈,内驻操守1员,官军358名,马骡7匹头。这里不但是内蒙高原通向内陆的重要战略要地、交通要道,也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而如今,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淋和人为破坏后,这里已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堡子里的人也大多搬迁到马路对面的新村,现整个古堡几近荒废。
镇鲁堡,昔称镇虏堡,位于新荣区正东10公里处,我曾多次在高速路上见过此堡,但却一直未能走入古堡一探真容,据资料介绍,古堡土筑自嘉靖十八年(1540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砖包,堡周长1090米多,高13.3米,明时设守备官1员,所领官军245名,马骡47匹头,无分管边墙,只管火路墩7座。
走入村中,在一个十字路口,我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啦?”“八十八岁”“好啊,看你这精神不错啊”“哈哈,还好”“您知道咱村为什么叫镇鲁吗?”“知道,咱这村以前叫镇虏,是俘虏的虏,听老人说是用来关俘虏的”听着老人讲,我还真有点惊奇,回来后也查了不少的资料,但没有发现相关的资料,想想在当地,还有许多的古堡在过去也是用虏命名的,如威虏、破虏、灭虏等,但这些都应该和俘虏无关,面对着同样残破的古堡,第一次用影像的形式将记录下来。
镇川口,地势平坦,墙体高大、墩台密布,虽说现在地里的庄稼也大都收割完毕,但面对着高大且连绵不断的长城,面对着一个个高大威严的烽火台、护路墩,面对着一块块色调各异的大地,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口气竟然在这里用无人机飞了三块电池,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航拍瘾,但这一激动,手机也没电了,无人机的电也用尽了,而给后面的拍留下了不少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