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之所向,变成心之所往,带着家人,带上DJI全家桶,在海南,在三亚,在蓝天白云间,在山海椰林中,在心中向往的地方释放对生活的热爱!
《海南亲子旅拍系列》记录了2022年10月底11月初,与爱人和女儿的海南之行,期间途径三亚、万宁、陵水等地,完美感受了在美高梅亲子度假酒店、亚龙湾、三亚湾、石梅湾、日月湾、清水湾、巴厘村、神州半岛、椰子洲岛、猴岛、椰梦长廊等打卡地的亲子快乐时光,该系列分为4部小短片,分别为《快乐向前冲》、《神秘巴厘村》、《海岛少女》、《完美之夜》,风格和内容均不尽相同。一次难忘的旅行对宝宝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让她感受大千世界,触摸并感知到更多的美好事物对她的成长真的是特别重要,有机会还是要多出去走走。
全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均为又当丈夫又当父亲同时又是DJI铁粉的本人完成。
拍摄设备:地面:DJI RS3稳定器+A7S3+A7M4+2470GMII+70200GMII+50 1.2GM+85 1.4GM
航拍:Mavic 3 (御3 RC Pro畅飞套装)
水面和水下:Action2+防水壳
收音:Sony ECM-B10数字机顶麦
其他:ND滤镜、三脚架
部分拍摄参数:地面:XAVC HS 4K 50P Slog3+S-cinetone或Slog2+默认(夜间或暗光)
航拍:均为4K 50P+HLG
后期:PR+达芬奇调色
感受:从购买初代DJI产品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快6年了,DJI各种产品也深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记录了很多珍贵影像和无数美好瞬间。这次海南之行有几点小感触供大家分享:
1.关于旅行攻略方面,时间、地点、画面可以参考,但具体的价格和能享受到的服务因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和当时已经无法同日而语,所以只能根据当下实际情况而定了。
2.每次出门远行前,几乎想带上自己所有的DJI设备和相机镜头,实际体验下来上面这些已经是极限了,尤其是还要带孩子的情况下,所以为了玩的更轻松些,尽量量力而为,但如果你是骨灰玩家,体力根本不是事,相信我,如果能用的上的都带上。
3.关于RS3:当时出去玩时RS mini还未发布,如果你的镜头不大,肯定是选择轻便的稳定器,RS3在一般场景下都不错,只是在乘坐如缆车、快艇或者小火车等游玩设施时很不好发力,当然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除非你是商业拍摄,除了B-roll外其他能手持尽量手持体验最好,中大型稳定器对单兵旅拍体力和设备切换的挑战真的很大
4.关于Mavic 3,通过大量后期(非专业)调色得出结论,自己调的怎么都比默认的哈苏色彩差点意思,所以除非有大光比使用HLG或者Dlog外,感觉还是默认直出的舒服。另外如果有比较小的宝宝时,先拍地面,然后再补航拍,防止被吓到后不配合,另外尽可能远离宝宝,飞行的声音可能会吓到她,或者使用中长焦镜头拍摄。还有就是除非做风光片,不然拍摄前尽量想好要拍哪些镜头,为什么要拍这些镜头,这些镜头你后期是否会优先选择,提高拍摄效率,也不脱离主题。
5.关于Action2,如果有亲子拍摄需求的话,其实2比3更好用些,比如磁吸式安装在宝宝身上拍第一视角,由于我是轻度使用,所以2基本能满足,而且D-cinelike模式下,素材稍微拉一些对比度和饱和度,实际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很多,色彩观感方面至少和其他设备相比不会太出戏(对比手机拍的视频而言),除非有甲方要求,所以很多画面在光线充足时可以使用Action2来拍摄,节省不少体力。
6.关于DJI Mic,也带了,没用上,本来想用来给宝宝收音,但可能它就是设备携带的极限了吧,在布置好其他主要设备后,它真不是刚需了,除非去之前就想好怎么用,拍什么题材能用到,比如以Vlog为主肯定就必须带了。
7.关于监视器:带了,没用上,下次不带了……
8.关于数据备份:1T的S22 Ultra(手机)+CFA读卡器+TypeC扩展坞(含SD、TF读卡器)+2T的Nvme固态移动硬盘基本可以取代笔记本电脑了。
9.最后真心再次建议所有DJI设备能使用“年月日+自定义编号的文件命名模式”(参考索尼A7M4),对回看和剪辑使用体验感的提升真心不是一点半点。
本人为业余拍摄爱好者,非专业人士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以上只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具体使用以官方说明和自身实际情况为准。
《海南亲子旅拍系列》记录了2022年10月底11月初,与爱人和女儿的海南之行,期间途径三亚、万宁、陵水等地,完美感受了在美高梅亲子度假酒店、亚龙湾、三亚湾、石梅湾、日月湾、清水湾、巴厘村、神州半岛、椰子洲岛、猴岛、椰梦长廊等打卡地的亲子快乐时光,该系列分为4部小短片,分别为《快乐向前冲》、《神秘巴厘村》、《海岛少女》、《完美之夜》,风格和内容均不尽相同。一次难忘的旅行对宝宝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让她感受大千世界,触摸并感知到更多的美好事物对她的成长真的是特别重要,有机会还是要多出去走走。
全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均为又当丈夫又当父亲同时又是DJI铁粉的本人完成。
拍摄设备:地面:DJI RS3稳定器+A7S3+A7M4+2470GMII+70200GMII+50 1.2GM+85 1.4GM
航拍:Mavic 3 (御3 RC Pro畅飞套装)
水面和水下:Action2+防水壳
收音:Sony ECM-B10数字机顶麦
其他:ND滤镜、三脚架
部分拍摄参数:地面:XAVC HS 4K 50P Slog3+S-cinetone或Slog2+默认(夜间或暗光)
航拍:均为4K 50P+HLG
后期:PR+达芬奇调色
感受:从购买初代DJI产品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快6年了,DJI各种产品也深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记录了很多珍贵影像和无数美好瞬间。这次海南之行有几点小感触供大家分享:
1.关于旅行攻略方面,时间、地点、画面可以参考,但具体的价格和能享受到的服务因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和当时已经无法同日而语,所以只能根据当下实际情况而定了。
2.每次出门远行前,几乎想带上自己所有的DJI设备和相机镜头,实际体验下来上面这些已经是极限了,尤其是还要带孩子的情况下,所以为了玩的更轻松些,尽量量力而为,但如果你是骨灰玩家,体力根本不是事,相信我,如果能用的上的都带上。
3.关于RS3:当时出去玩时RS mini还未发布,如果你的镜头不大,肯定是选择轻便的稳定器,RS3在一般场景下都不错,只是在乘坐如缆车、快艇或者小火车等游玩设施时很不好发力,当然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除非你是商业拍摄,除了B-roll外其他能手持尽量手持体验最好,中大型稳定器对单兵旅拍体力和设备切换的挑战真的很大
4.关于Mavic 3,通过大量后期(非专业)调色得出结论,自己调的怎么都比默认的哈苏色彩差点意思,所以除非有大光比使用HLG或者Dlog外,感觉还是默认直出的舒服。另外如果有比较小的宝宝时,先拍地面,然后再补航拍,防止被吓到后不配合,另外尽可能远离宝宝,飞行的声音可能会吓到她,或者使用中长焦镜头拍摄。还有就是除非做风光片,不然拍摄前尽量想好要拍哪些镜头,为什么要拍这些镜头,这些镜头你后期是否会优先选择,提高拍摄效率,也不脱离主题。
5.关于Action2,如果有亲子拍摄需求的话,其实2比3更好用些,比如磁吸式安装在宝宝身上拍第一视角,由于我是轻度使用,所以2基本能满足,而且D-cinelike模式下,素材稍微拉一些对比度和饱和度,实际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很多,色彩观感方面至少和其他设备相比不会太出戏(对比手机拍的视频而言),除非有甲方要求,所以很多画面在光线充足时可以使用Action2来拍摄,节省不少体力。
6.关于DJI Mic,也带了,没用上,本来想用来给宝宝收音,但可能它就是设备携带的极限了吧,在布置好其他主要设备后,它真不是刚需了,除非去之前就想好怎么用,拍什么题材能用到,比如以Vlog为主肯定就必须带了。
7.关于监视器:带了,没用上,下次不带了……
8.关于数据备份:1T的S22 Ultra(手机)+CFA读卡器+TypeC扩展坞(含SD、TF读卡器)+2T的Nvme固态移动硬盘基本可以取代笔记本电脑了。
9.最后真心再次建议所有DJI设备能使用“年月日+自定义编号的文件命名模式”(参考索尼A7M4),对回看和剪辑使用体验感的提升真心不是一点半点。
本人为业余拍摄爱好者,非专业人士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以上只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具体使用以官方说明和自身实际情况为准。